青贮粉碎秸秆打捆机包膜机
 

  接近冬至,家家户户都会舂糍粑。舂糍粑,需求提早准备好糯米、舂臼与舂槌。秋收之后,糯谷丰盈,作为舂糍粑的首要的组成原材料,天然不缺;至于舂臼,好像每户人家的老宅中都藏有一件这样的古拙用具——那是一块结实的木墩,多以三四尺长的松木雕刻而成,常用来舂磨稻谷或香料。

  而舂槌的挑选,则更考究了些,关于不同的舂制目标,舂槌也不一样。特别是舂糍粑所用的舂槌,需精选五六根新鲜的水竹,将其严密绑缚,构成一把粗大健壮而又不失灵活的大杵,恰如其分地符合了糯米的柔韧特性,使得舂制进程既能施力均匀,又能保存食材的原始风味。

  煮熟的糯米,从热腾腾的锅中舀出,需求马上倒入舂臼。这样一个时刻段必须用舂槌快速捶打。稍有踌躇,若糯米冷却变硬,怎样用力也是捶不烂的,反而会紧紧黏附于舂臼之上。糯米在舂臼中,要通过重复捶打,起先几击之下,它仍坚韧不平,少许糯米粒调皮地攀附在舂槌之上。但是,跟着持之以恒地捶打,糯米逐步变得柔软细腻,新鲜水竹与糯米融合的香气更加浓郁,每逢舂槌提起时,便可见一条条细长的糯米丝,一头牢牢牵系着舂臼,另一头缠绕在逐渐成型的糍粑团上。

  舂糍粑是个别力活儿,因为舂臼空间存在约束,只容得下一根舂槌,且舂的进程中不能停下,所以自始至终掺不得半点假力气。

  舂糍粑这项传统活动,一般由家中的老一辈亲身料理。小孩子即使心痒难耐,想要去参加了,也只能站在一旁,眼巴巴地看着舂槌每一次有力地落下。

  当糯米在舂臼中被锤炼成细腻的糍粑后,便会被小心谨慎地取出,置于案板上,揉搓成适中的圆形饼状,随后放置在铺满松针的圆簸箕内晒干。待糍粑饼完全失掉水分,便可将其放入锅中烙制,或是直接架在炭火上慢慢烘烤,直至表皮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。最终,只需悄悄蘸上一些蜂蜜,便成为冬日里最温暖的享用。

  现在,爷爷奶奶已不再年青,这项一年一度的舂糍粑使命便交给了母亲。走运的是,每逢北风初起,我仍旧可以与家人围坐在炉火旁,吃上甜美的蜂蜜糍粑。

  家人枯坐,灯光可亲,团圆与传统的连续在香味中交错,似乎时刻从未消逝。传承下来的手艺舂糍粑不单单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代代人对传统的据守和对日子的酷爱。